重温长征路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文章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新时间: 2025-07-09 21:34

  (通讯员 王艳)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弘扬长征精神,锻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骨干教师,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此次研修以“重温长征路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革命历史遗迹,重温红色记忆,旨在积累思政课程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教学感受,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鲜活素材,为思政课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贵州红壤润初心 研修深耕育桃李

  研修班第一站来到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暑期研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莉致辞。她明确指出,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承载着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鲜活课堂。对此次研修,高院长对老师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把理论学深悟透,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二是要把资源用好用活,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三是要把纪律铭记于心,做团队形象的“守护者”。她着重强调,老师们要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把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将革命历史巧妙转化为育人素材,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定盘星”和“导航仪”。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把握好此次研修的机会,在长征精神的洗礼中锤炼政治品格、拓宽理论视野、创新教学方法,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教学动力,让思政课更具温度,更有力量。

红地标中悟真理 实景课堂砺初心

  高庆老师以“黔北红色地标串联党的精神图谱”为主题开展实景教学。她将息烽集中营的铁窗、苟坝会议的马灯、娄山关的峭壁、遵义会议的转椅、四渡赤水的激流串联成线,生动阐释“胜利源于信仰坚守、方向修正与绝境突围”的深刻内涵,号召教师在研修中深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答案,让红色基因融入心灵、赋能教学。

  李娅恒老师以“信仰铸魂——在息烽的黑暗中点亮理想之光”为主题开展实景教学。她以革命先烈事迹阐释理想信念的意义,指出其是根植真理、追求崇高、向往美好社会的精神支柱与行动指南,列举了张露萍、黄显声等先烈的事迹,强调个人价值需在服务社会、奉献时代中彰显。她呼吁同学们传承历史接力棒,将“小我”融入“大我”,以知识和行动践行信仰,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息烽旧址忆先烈 红迹观瞻砺初心

  实景教学结束后,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这座历史纪念馆。它坐落于贵阳北郊,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秘密监狱,关押过杨虎城、马寅初等众多革命志士与爱国人士。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们依次参观了集中营旧址、烈士事迹陈列馆等。锈迹斑斑的镣铐、阴暗潮湿的囚室、革命者的遗书手稿等,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文字介绍、一幅幅历史照片,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遭受残酷迫害却仍坚守信仰、顽强抗争的英雄事迹。

重走长征悟真意 深耕思政焕新篇

  此次贵州研修活动为期五天,除息烽集中营外,教师们还将依次前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重要革命纪念地,通过实地走访历史现场,深化对长征历史脉络的认识。活动期间,研修班将同步开展“思政微课”“思政课创新研讨会”等特色活动。前者以现场实景教学的形式推动教师将感悟转化为教学实践,后者将聚焦教学方法革新开展集体研讨。同时,本次研修还明确提出,鼓励教师结合研学所得打磨一批长征精神主题示范课,开发红色研学实践教学设计,形成可复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

  “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在于对历史的深刻把握和对现实的准确洞察。”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莉副院长表示,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充电”,更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实践。未来,学院将以研修成果为基础,让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6 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