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中国•红色筑梦壮丽75载——马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师生走进“桥梁博物馆”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4-05-24 09:30

(通讯员 王艳  郝晓鹏)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切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交通建设成就,5月22日,我校马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老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取任务式、沉浸式教学法,带领机械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求是宣讲队、选修《工程中国》的4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桥梁博物馆,体会大江大河之上的“桥梁风云”。


思政课程走出教室  师生同上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

进入一楼展厅,“天堑变通途”五个大字赫然醒目,同学们驻足观看,王艳老师进行了现场实景教学。她讲到,桥梁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标志,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中国是桥的故乡,从四大古桥,到近代的沉沦,到21世纪世界桥梁建设强国,中华民族的桥梁复兴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王艳引导同学们感悟一代代中国人在桥梁建造历程中彰显出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伟大奋斗精神和“敢于做梦、勤于圆梦”的伟大梦想精神。

实景教学结束后,王艳希望同学们追随场馆讲解员的脚步,去体悟我国桥梁建设的奋进历程,去传承建桥者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同课异构  校外导师共话“中国桥”故事

博物馆讲解员详细讲解了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建桥国家队的光辉历程、桥梁互动体验等展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桥梁的历史脉络,相继参观了众多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通过中国四大古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感受我国桥梁建设的辉煌,同时近代桥梁事业发展的滞后也引发了学生的沉重思考。进入现代大桥展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的详细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桥梁从崛起到腾飞的历程,同学们为我国桥梁实现的伟大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与赞叹。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同学们观看建桥工人的工作视频,倾听相关物件背后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建桥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




数字赋能跨越时空  师生沉浸式体验“中国桥”建设成就  

最后,师生们来到5D电影院观看影片《乔乔带你看大桥》。师生们在虚拟仿真系统中沉浸式体验新时代中国桥梁发展奇迹,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桥梁建设成就。集体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自由开展小组“任务卡”式实践,根据课程设计的小组任务卡,各小组或云集于武汉长江大桥钢梁施工模拟展厅内,模仿工人作业动作并打卡留念,或在武汉长江大桥大型实验管柱前合影,或开展搭建拱形桥体手工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再一次寻找和发现“桥”文化的独特与美好,在留影的过程中细细品悟“桥梁精神”。


青年学子互动研讨  让思政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们根据教师与讲解员的现场教学,结合自身专业以及亲身体验,围绕桥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桥梁建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话题展开了研讨,共同探讨桥梁文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23级机械本6的谈杰同学们认为,本次实践学习机会难得,走进博物馆,与中国乃至世界性桥梁近距离接触,既学习了祖国悠久的桥梁文化,又感受了建国75周年中国桥梁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所蕴藏的工匠精神,收获良多。23级土木本1的王一龙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也认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对桥梁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感受到了武汉桥梁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当进入现代大桥展区时,又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从“追赶”到“领跑”的伟大成就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与赞叹。23电信本2的许畅同学参观学习后则表示,今天的活动开拓了视野,增加了今后的创意创作灵感,青年学生要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传承并弘扬先辈们的工匠精神。


院一直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目前已经与家单位联合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将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在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回应社会关切,以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办好时代大课、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持续利用好武汉红色文化资源和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踏进社会大课堂,接受一线的、鲜活的教育,打造有内容、有深度、有趣味的思政课,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坚定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6: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