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聚焦一流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第三期“求是”沙龙邀请外校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座谈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4-05-30 09:28

(通讯员 田婧霓)5月29日下午,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我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和大思政课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的2024年第三期“求是”沙龙学术会议在综合楼309会议室顺利开展。会议以“如何申报和建设一流课程”为主题,秉持深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理念,邀请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舒先林教授和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涛华教授莅临我校为学院教师做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指导。沙龙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占定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沙龙会议上,张涛华教授首先为与会教师们带来了“思政课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的技巧”的专题分享。张教授从“申报一流课程的政策解读”入手为我院教师们分析建设精品课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指出建设适应新时代的“精品课程”,需要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张教授强调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仅需要申报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全心投入,更需要学院内所有教师均有自身的想法、有创新的意图和能力,并以申报表为基准,向老师们分析说明申报一流课程的流程与重点。最后,张教授以案例的形式更具体地展现了说课视频的信息构成,使在场教师对于说课视频中应包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等内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

随后,舒先林教授展开了以高校思政课‘大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以武汉工程大学思政课实践国一流课程创建为例”为主题的经验分享。舒教授在讲座中以其申请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谁来给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的困境与出路”为实例,带领着与会教师们探讨了“思政课也要在社会生活中讲”“传统思政课实践“三难”困境 ”“思政课“大实践” 模式初创”“思政大小课堂合力育人新探”和“创建国一流思政实践课体会”五大问题,深入剖析了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路径。他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建设一流课程需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学科特色,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纷纷就一流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面临的困境与两位教授进行提问和探讨并获得了专业性、针对性的回答,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聚焦一流课程建设,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分享经验、答疑解惑,讲座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帮助更多的老师了解并积极投入到一流课程建设共同助力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6: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