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思政课实践 |
课程代码 |
09301015 |
适用专业(方向) |
全校本科各专业 |
开设学期 |
第四学期 |
周数/学分 |
2/2
|
实习地点 |
校内和校外 |
开课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写依据 |
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 |
编写人 |
黄晓聪 |
编写时间 |
2021年7月 |
参考教材及资料 |
1.[德]卡尔·马克思、[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 . 8.杨建华,特力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张新光,郑娟,陈佳眉主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3月18日) 13.习近平:《2021年新年贺词》.新华社,2021年1月. 14.本书编辑组.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学习出版社,2021年. 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思政课实践》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本专科生的一门公共必修实践课程。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本课程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民情、服务社会,学会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通过思政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思政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进一步拓展能力、增长才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二、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问题,使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三、
在大思政视角下,课程从党史、思政、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五个大的方向,结合学校的各项品牌实践活动来设置选题,主要选题如下:(也可以自己选定,指导老师认可即行)
党史研究
1.学生参观某个革命纪念馆或革命先烈故居纪念馆,研究查询这一红色景点或伟人背后的历史事件,写一篇相关党史学习的实践报告,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2.学生参观红色古迹,围绕建党一百周年,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学习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历史贡献并形成论文提交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3.其他与党史有关的实践活动。
红色筑梦
1.学生参加社区、学校、单位、乡村、红色景点等各种形式的政策宣传、科普宣讲、微党课等宣讲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附宣讲教案或讲稿及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2.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红色之旅,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谈下青年的使命担当,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或报告或论文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3.其他与导师商定的红色筑梦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
1.学生自主开展农村基层调研,如通过调查走访了解脱贫攻坚的前世今生、家乡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家乡近年环保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我身边的小康社会等等,通过走访调查联系思政课撰写相关报告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及调查问卷(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2.体验农村生活,学生利用假期帮助农民插秧、割谷、挖红薯、收麦子等活动,结合自身感受联系思政课,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或论文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3.参加爱心助农活动,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和资源,在假期帮助农民分析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或帮忙销售农产品,结合思政理论课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报告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4.其他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
1.学生参加学校或其他单位举办的创新创业类大赛(创新科技类项目、创意文化类项目均可),通过审核进入初赛,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造发明说明书或项目计划书或宣传设计作品设计书(服装设计、动漫设计、时尚、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影视创作、网络媒体等)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2.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初赛,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书并附证明材料和五张以上照片。
3.其他与思政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大思政实践
1.“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生参加由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入校级或院级实践团队,并圆满完成团队的实践任务,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并附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及五张以上照片。
2.寒假感恩母校行即学生参加大一寒假参加由校招办举办的感恩母校行活动,和团队一起完成母校行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并附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及五张以上照片。
3.志愿服务活动即学生参加社区、学校、单位、乡村等各种形式的爱心助学、助老爱幼、扶贫帮困、帮残助残、医疗卫生、红十字救护、心理咨询、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活动三小时以上,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4.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专业相关就业岗位和就业前景调研,分析数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并附五张以上证明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
5.专业实习即学生利用寒暑假进入工地、工厂、公司或学校等参加为期二周以上的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并附五张以上照片(如有实践单位的盖章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佳);6.其他与思政有关的实践活动。
四、
课程采用“四位一体”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以个人或组成团队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调研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两种方式,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社会调研可以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座谈会、文献法等,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设计、创业、宣讲、实习等,最后撰写论文或报告,每个学生均需提交。学院在大一上学期按专业班级给每个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调研,包括实践主题的选定、调研实践过程的指导、报告撰写的指导及报告的批阅和成绩录入,并填写好《<思政课实践>课程指导记录表》(每生一表,不少于三次)。
五、实践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形式 |
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二种形式 |
||||
时间 安排 |
布置实践任务时间:第一学期期末之前 |
确定实践主题时间:不晚于第二学期末 |
实践时间第一、二、三学期及假期(为期2周左右) |
上交报告时间不晚于第四学期第四周
|
成绩登录在第四学期期末
|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交报告,讲稿、项目书等可以作为附件)
2.评分要求(包括考核形式、考核成绩等内容)
(1)成果形式:论文、调查报告等,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真实。
关于实践证明材料的要求:①开展实践主题的项目需同时提交实践地单位证明或者考察证明,如参观门票、5张以上照片(本人入镜正脸照至少2张),从不同角度反映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并配上照片注释等。②开展调研活动的项目需提交调研问卷及调查时的照片,并配上注释。
(2)正文字数:每份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
。
(3)统一样式:使用统一的封面、报告、封底模板,装订成册,A4纸正反打印
(4)成果评定:分五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抄袭 为“不及格”),无实践证明材料、未参加实践、未提交实践报告者,本门课程成绩计为“缺考”,没有补考资格。